閥門作為管道系統的 “控制開關”,長期處于介質流通、壓力變化的工作環境中,若缺乏科學的日常維護,易出現部件磨損、密封失效、操作卡澀等問題,縮短使用壽命,甚至引發系統故障。其實,只需掌握清潔、潤滑、巡檢等核心維護技巧,就能有效減緩閥門老化速度,保障其長期穩定運行。丹字閥門的小編告訴大家以下 4 個實用技巧,值得施工與運維人員重點關注。
一、定期清潔:清除雜質,避免部件卡阻
管道介質中的雜質(如泥沙、鐵銹、焊渣)若長期堆積在閥門內部,會磨損閥芯、閥座密封面,甚至導致閥芯卡滯,影響閥門啟閉靈活性。日常清潔需分 “外部” 與 “內部” 兩步操作:
外部清潔需每周進行,用軟布擦拭閥體表面灰塵、油污,尤其注意閥門手輪、連接接口等部位,避免灰塵滲入填料函影響密封;對于安裝在室外的閥門,清潔后可在閥體表面涂抹防銹劑,防止雨水沖刷導致銹蝕。
內部清潔需結合系統停運周期開展,若介質含雜質較多,建議每 3 個月進行一次。清潔時先關閉閥門上下游截止閥,緩慢開啟閥門排污口,利用介質壓力沖洗閥腔內部雜質;若雜質堆積嚴重,可拆解閥門閥芯,用清水或中性清潔劑沖洗后晾干,確保閥腔無殘留異物再重新裝配。需注意,清潔過程中避免使用硬質工具刮擦密封面,防止造成損傷。
二、科學潤滑:減少摩擦,保護運動部件
閥門的手輪、閥桿、閥芯等運動部件,長期摩擦易導致磨損加劇,出現操作卡頓問題。科學潤滑能在部件表面形成保護膜,降低摩擦系數,延長部件使用壽命。
潤滑前需先明確潤滑部位與油脂類型:閥桿與填料函接觸部位,建議選用石墨基潤滑脂,兼具密封與潤滑效果;閥芯與閥座的滑動接觸面,需根據介質溫度選擇適配潤滑脂,如高溫環境選用硅基潤滑脂,低溫環境選用鋰基潤滑脂。
潤滑操作需遵循 “少量多次” 原則:先清潔潤滑部位的灰塵、油污,再用毛刷或注脂槍均勻涂抹潤滑脂,厚度控制在 0.5-1mm 即可;對于電動閥門的傳動機構,需每月檢查潤滑情況,發現油脂干涸或變質時及時更換。需注意,避免將不同類型的潤滑脂混合使用,防止產生化學反應影響潤滑效果。
三、細致巡檢:及時發現隱性隱患
多數閥門故障并非突然發生,而是由微小隱患逐漸發展而來。定期巡檢能及時捕捉異常信號,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故障。巡檢需重點關注以下 3 個方面:
一是檢查密封性能,觀察閥門法蘭接口、填料函是否存在介質泄漏,若發現輕微滲漏,可適當擰緊填料壓蓋螺栓;若滲漏嚴重,需停機更換密封墊片或填料,防止介質長期腐蝕閥體。
二是測試操作靈活性,手動轉動閥門手輪,感受是否存在異常阻力或卡頓,若發現操作困難,需排查是否因雜質卡阻或潤滑不足導致,及時對癥處理。
三是監測運行狀態,對于輸送高溫、高壓介質的閥門,需定期用測溫儀檢測閥體溫度,用壓力表核對進出口壓力,若發現溫度、壓力異常波動,需排查是否存在閥門內漏或閥芯損壞問題。
四、規范操作:避免人為損傷
不當操作是導致閥門壽命縮短的重要原因之一,日常使用中需遵循規范操作流程:開啟或關閉閥門時,需緩慢轉動手輪,避免用力過猛導致閥桿彎曲或閥芯撞擊閥座;嚴禁在閥門完全關閉或開啟狀態下強行施力,防止部件變形;對于截止閥、止回閥等有流向要求的閥門,需確保介質流向與閥體標識一致,避免反向安裝導致閥芯損壞。此外,需避免將閥門作為管道支撐點使用,防止閥體承受額外荷載造成變形。
閥門的日常維護看似簡單,卻直接關系到其運行穩定性與使用壽命。只要將清潔、潤滑、巡檢、規范操作這 4 個技巧落到實處,就能有效減少故障發生,讓閥門長期保持良好工作狀態,為管道系統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。
以上就是丹字閥門品牌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閥門日常維護的方法,僅供大家參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