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管道系統施工中,閥門作為控制介質流動的核心部件,其安裝質量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。不少施工團隊因急于推進工期,跳過安裝前的檢查環節,導致閥門裝完后出現泄漏、卡澀、適配性差等問題,不僅需要返工整改,還可能延誤項目進度、增加成本,甚至引發安全隱患。其實,只需在安裝前做好 3 步檢查,就能有效規避這些風險,為后續施工保駕護航。丹字閥門的小編告訴大家以下內容:
一、核對閥門基礎參數,確保適配無誤
閥門的參數是否與管道系統需求匹配,是決定安裝后能否正常運行的首要前提。若參數不匹配,即便后續安裝工藝再精準,也會出現 “先天不足” 的問題。檢查時,需重點核對以下核心信息:
首先,查看閥門標識與設計圖紙的一致性。每臺閥門的閥體上都會標注型號、公稱通徑(DN)、公稱壓力(PN)、介質溫度范圍等關鍵參數,施工人員需逐一與設計圖紙中的要求對比。例如,圖紙要求管道適配 DN100、PN1.6MPa 的閘閥,若誤拿成 DN80 或 PN1.0MPa 的閥門,安裝后會出現介質流通不暢或承壓能力不足的問題,嚴重時可能導致閥體破裂。
其次,確認閥門材質與介質特性匹配。不同介質對閥門材質的耐腐蝕性、耐高溫性要求差異極大,比如輸送酸性污水的管道需選用襯氟閥門,而高溫蒸汽管道則需適配鑄鋼閥門。檢查時,需查閱閥門材質證明文件,確認閥體、閥芯、密封件的材質是否符合介質要求,避免因材質不耐受導致閥門過早損壞或介質泄漏。
最后,核對閥門連接方式是否與管道匹配。閥門常見的連接方式有法蘭、螺紋、焊接三種,若管道設計為法蘭連接,卻選用了螺紋連接的閥門,會直接導致無法安裝;即便強行適配,也會破壞管道密封性。檢查時需觀察閥門接口結構,同時對照管道端部的連接形式,確保二者完全一致。
二、閥門外觀與部件檢查,排除顯性缺陷
外觀與部件的完整性是閥門質量的直觀體現,許多潛在問題可通過肉眼觀察發現。若忽略這一步,帶有裂紋、變形或部件缺失的閥門進入安裝環節,極易在后續使用中出現故障。具體檢查要點如下:
先檢查閥體外觀是否完好。仔細觀察閥體表面有無裂紋、砂眼、凹陷等缺陷,這些瑕疵可能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產生,若不及時發現,安裝后在介質壓力作用下,裂紋會逐漸擴大,引發泄漏。對于鑄鐵等脆性材質的閥門,還需輕敲閥體,傾聽聲音是否清脆,若聲音沉悶,可能存在內部隱性裂紋。
再檢查密封面與運動部件狀態。閥門的密封面是防止介質泄漏的關鍵部位,需查看密封面是否平整、有無劃痕或損傷,若密封面存在缺陷,會直接影響密封效果。同時,手動轉動閥門手輪或操作機構,感受運動是否順暢,有無卡澀、卡頓現象,若存在異常阻力,可能是閥芯與閥座裝配不當或內部有雜質卡阻,需及時處理。
最后確認附件是否齊全完好。部分閥門配備有填料、墊片、連接螺栓等附件,檢查時需對照閥門裝箱清單,確認附件數量充足、無損壞。例如,法蘭連接閥門的密封墊片若缺失或存在破損,安裝時無法實現有效密封,必然導致介質泄漏;填料函內的填料若老化,會影響閥門的密封性能,需提前更換。
三、性能實測,排查隱性故障
外觀與參數合格僅能說明閥門具備安裝條件,而閥門的密封性能、啟閉性能等核心功能是否正常,還需通過性能測試驗證。不少閥門因出廠時的微小瑕疵或儲存過程中的環境影響,存在隱性故障,若不測試直接安裝,會給系統運行埋下隱患。
密封性測試是關鍵環節。對于閘閥、截止閥等截斷類閥門,可采用水壓或氣壓測試法:將閥門完全關閉,向閥腔一側注入壓力介質,觀察另一側是否有介質泄漏;隨后將閥門完全開啟,測試閥桿填料函處的密封情況。測試壓力需按照閥門公稱壓力的 1.1 倍設定,保壓時間不少于 5 分鐘,若期間出現泄漏,需拆解閥門檢查密封件狀態,更換或修復后重新測試。
啟閉性能測試也不可忽視。手動操作閥門從全開到全關,記錄啟閉過程中的阻力變化和是否存在卡滯現象,同時觀察閥門的啟閉行程是否與說明書一致。對于電動或氣動閥門,需接通動力源,測試閥門的啟閉響應速度、到位精度以及信號反饋是否正常,確保閥門在系統運行中能準確執行控制指令。
測試完成后,需及時清理閥門內部的殘留介質,擦干表面水分,對接口部位進行防護處理,避免灰塵、雜質進入閥腔,影響后續安裝質量。
管道閥門安裝前的 3 步檢查,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,它既是對閥門質量的最后把關,也是保障管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。施工團隊需摒棄 “重安裝、輕檢查” 的觀念,將每一步檢查落到實處,只有這樣,才能避免 “裝完再改” 的麻煩,提高施工效率與質量,讓管道系統在后續運行中發揮最佳性能。
以上就是天津閥門品牌丹字閥門為大家帶來的內容,大家僅供參考,還望根據實際情況而定。
|